主页 > 随笔散文 > 正文

追求极致的妻子

2021-12-22 13:05:06 来源:吉本文学 点击:8

 作者简介:凌森泉,男,1956年出生

 

俗话说:“贤妻进门,万事俱兴。”怎样才算好妻子?答案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我上网一查,诸如《一个好妻子的N条标准》的文章,铺天盖地,比比皆是。最多的竟然罗列了15条标准。然而,世间哪一位妻子是全能,是完人?依我看,如果能够达到一半标准,就是个好妻子。当然,达到的标准越多,得票率自然会越高。

 

人们都说我有一位好妻子。我不敢说她是十全十美的,但是,她办事力求极致的风格,的确令人敬畏。本来,“妻子”与“极致”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语,却奇迹般地在她身上体现了高度的统一,“极致”二字,几乎写满了她整个人生。

 

妻子是一名小学老师,在职时,工作常常是不分昼夜,不分场合的。多少回,把学生的测试卷带到家里批阅、分析;批阅学生的作文本也许是最费时的,一篇篇的细读,一字一句地修改,再写下一段段的评语,一叠作文本,往往会像一根无形的绳子,牵拉着她直到深夜。看着她憔悴的脸庞,我很心疼,也很无奈。她不愿意接受我的援助,她怕我做得不够“格”,尽管我也会像她一样认真努力地做好。只有经自己的手做成的事,她才会放心,才会满意。

 

她对学生的要求很高,对自己的要求更严。每一堂课她都要精心设计,严谨施教,尽可能让学生学得轻松,学得明白。专家表示,课上学生学得越轻松,效果越好,教师课外的功夫就越深,牺牲就越多。这话用在我妻子身上,似乎并不过分,她平日里就是这么做的。因为她每年的教学成绩都名列前茅,哪怕一个最差的班级,经她教学后,也会变得最好。她是累的,但她的血液里流淌着追求极致的基因,因此,她始终默默耕耘着,无怨无悔。

 

在家里,妻子追求的是极致的生活方式。我的妻子打年轻时候起,就是公认的烧菜高手。上世纪七、八十年代请客,一般是家宴,几乎没有去饭店的。家里来亲朋吃饭,妻子都会露一手。记得三十年前,我们请上海干爹和新塍舅舅两家到家里吃饭。

 

妻子说,家里来稀客,一定要以最好的菜来招待。于是,满满的一桌菜,有红烧蹄髈、八宝鸭、清蒸鳗鱼、香菇炖鸡、糖醋鱼块、红烧鳝筒、精肉蛋饺、干切牛肉,还有若干蔬菜。妻子边上菜,边招呼客人:“大家慢慢吃,不知合不合大家的口味?”大家吃得津津有味,纷纷夸赞妻子烧菜的手艺好。妻子只是微微一笑:“我们不懂厨艺,随便烧烧,不嫌烧得不好,就多吃点哦。”听到客人对妻子的赞扬,看着其乐融融的场景,我的脸上洋溢着无限荣光。

 

如今,在家里请客的机会少了,但是,妻子对烧菜却越来越讲究了。平时经常看书或上网查看烧菜方法,吃饭时,经常问我们:“家里的菜和饭店里的菜,哪里的好吃?”我们的答案当然是一致“排外”的。

 

“今天的牛肉我是按照网上的说法,先用温水浸泡10分钟,把血水浸出后再烧煮的,你们尝尝看,是不是比以前的嫩一点?”

 

“今天的的老鸭煲我炖了近两个小时,按微信朋友说的,还加了些玉米、枸杞和虫草,大家吃吃看,是不是更香更鲜了?”

“今天的的梭子蟹我一切两半,蘸了面粉,油煎后用生抽烧的,不知会不会比清蒸更好吃?”

“今天的……”

 

妻子的厨艺日渐长进,精益求精,给全家人带来了口福。我就不一样了,难得几次下厨,烧出来的菜,却成了众矢之的,招来各种嫌弃。因此,我下厨妻子总是不放心,总要像老师巡视小学生的作业似的,在一旁指指点点,教导几句。比如,油温要控制好,什么时候菜该下锅,加多少盐多少酱油,什么时候该用文火了等等。我烧菜时喜欢把各种菜都洗好,切好配好料,然后挨个儿烧煮。

 

妻子告诉我,可以在烧一个菜的同时,准备另一个菜,这样可以节约好多时间,达到最优化。我想,我笨手笨脚的,在厨房只会是个累赘,还是“走为上”,等妻子烧好只顾品尝就是了。人们常说,每天做菜给妻子吃的男人是勤快的,体贴的,幸福的。虽然我不会做菜,却每天能品尝到妻子烧煮的美味,幸福男人的指数同样也很高,心里总是美滋滋的。

 

外孙女是妻子一手带大的。从婴儿到现在上幼儿园,她和孩子朝夕相处,既要管孩子吃喝拉撒,还要管全家人的一日三餐;既要管好孩子的换洗玩耍,又要每晚陪孩子睡觉,常常一夜要醒来好多次,泡奶粉,换尿布,盖被子,要是孩子有个感冒发热之类,妻子更是辛苦,有时甚至通宵达旦,整夜整夜不合眼,生怕有什么闪失。平日里,妻子对孩子的照顾,真可谓是无微不至,严格把关。比如,每天要给孩子吃几顿奶粉,吃几种水果,喝多少开水,都是规划好的,不能多吃,也不能少喝,而且给孩子吃喝的时间点,也是板上钉钉,雷打不动。

 

再如孩子的衣服必须是手洗的,从来不会和大人的衣服一起放在洗衣机里洗,无论春夏秋冬,决不含糊。妻子说:“小孩的肌肤嫩,得用婴儿洗衣用品;大人整天在外,身上会沾染很多细菌,如果小孩的衣服也放在洗衣机里洗涤,容易使大人衣服上的细菌依附在上面,特别是内衣内裤。”

 

几年来,极度的劳累,妻子变得面黄肌瘦,弱不禁风。亲朋劝她:“俗话说,‘渎也大,遢也大,草里的冬瓜恰个大。’”意思是带孩子只要粗略一点就行,不用这么精细,不然太累了。

 

“草里冬瓜”的典故出自我国名著《菜根谭》,里面有这样一句话:“为善不见其益,如草里冬瓜,自应暗长;为恶不见其损,如庭前春雪,当必潜消。”意思是说,虽然做好事不一定能立即得到什么好处,但是做好事的益处,就像被草掩盖的冬瓜一样,会在不知不觉中长大;做了坏事也许不会立即看出对自己有什么损害,但是这种损害就像春天里庭院中悄悄融化的积雪一样,早晚会被人察觉。

 

历来,人们照顾小孩时,都遵循“草里冬瓜”的意识,都说照顾小孩不用过于精致,顺其自然就好,就像生长在草里的冬瓜,虽然长在草里,得不到农夫的管理,却因为有了自由生长的时空,自行潜滋暗长,当农夫拨开杂草时,发现它它长得比已经摘走的还要大。

 

尽管这样理解与《菜根谭》的本意相去甚远,而如“草里冬瓜”,顺其自然,不必刻意等诫勉,却正体现了人们智慧和善意的归结延伸,折射出千百年生活与文化的朴实自然。

 

妻子听了亲朋的劝慰,微微一笑,说:“时代不同了,不像我们小时候,一家有四五个乃至七八个孩子,大人根本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周全。现在孩子少,我们应该尽力而为,让孩子过得好一些。小孩吃好喝好睡好,身体就好;衣服少一点旧一点没关系,穿得干净点,走在外面不会被人奚落,更是对别人的一种礼貌。”于是,妻子依然“我行我素”,继续着她的刻意与追求。

 

“追求极致的人身不知倦,追求极致的人行不更辙,追求极致的人心不庸俗。”这是我从妻子身上感悟到的。我还觉得,追求极致的妻子,既是家中一道别样的风景,更是激发家人奋进的舵手,十分可爱,值得拥有。

 


北京哪个医院治癫痫病好些
武汉市怎治疗癫痫呢
北京癫痫什么医院好